楓葉紅透蒙特利爾
锺至诚
到蒙特利爾(Montreùal,又譯滿地可)旅遊,四季皆宜:春花、夏日、秋月、冬雪;但唯有秋季最富詩意。蒙城九月,不僅秋高氣爽,且家家戶戶庭前院後栽滿的楓樹,先知秋氣,一片鮮紅,蔚為壯觀。
【一】楓都談楓
楓葉(maple leaf),正是加拿大國旗正中的那塊紅葉,可知它在加國地位崇高。楓樹,屬槭科,多年生喬木,葉呈掌狀分裂。全世界楓樹的85%集中在加拿大,而魁北克省又集中了全加楓樹的93%。加拿大最大城市是多倫多,蒙特利爾雖屈居第二,卻是魁北克省第一大城,怪不得楓葉對她情有獨鍾。
要領略楓葉的磅礡氣勢,須從蒙市沿15號公路往北駛兩小時許,到達名靡遐邇楓葉谷(Mont Tremblant) 。此谷主峰高約一千米,到山腰須拾級而上,自山腰到山頂有纜索車代步。登上主峰極目遠眺,漫山紅遍,層林盡染,如晚霞落日,不禁感慨造化的天工神斧。我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:”停車坐愛楓林晚,霜葉紅於二月花”;只有到過楓葉谷,才能充分感受杜牧詩的意境。說不定詩人也曾”到此一遊”,才能寫出如此膾炙人口的佳句。
山腰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鎮,提供各種周邊服務。值得一提的是紀念品商店出售的都是楓樹製品,包括楓葉糖和楓葉糖漿。楓樹長於寒溫帶,落葉和增加糖分都是它禦寒的手段。增加糖分可以提高細胞的滲透壓,即使零下二、三十度也不會凍裂。每當春夏之交,人們割取樹液製糖,其味清甜,類似越南的禿碌(thoát noát)糖。加拿大年產3.5萬噸楓糖,出口價值愈1億6千萬美元,而單魁北克省就佔了3.25萬噸。楓樹以他自身的血液回饋人們對他的呵護。
【二】蒙城掠影
蒙市中心平地拔起一坐250米高的皇家山(Mont Royal),谷底有一個小湖,湖水清澈如鏡,野鴨在旁若無人地弋遊。登山沿路是茂密的針葉林,使人聯想到小說中的”黑松林”,地面綠草如茵,尾巴鬆蓬的松鼠爭吃人們手中的麵包屑,不遠處的烏鴉和信天翁躍躍欲試,想分一杯羹。登上山頂俯瞰蒙城,只見一馬平川,大蒙特利爾市484平方公里、30區一覽無遺。渥太華河和聖‧羅蘭河分別從城北、城南逶迤而過。向北瞭望,渥太華河北岸是魁北克省第二大城拉瓦爾(Laval),更遠處隱約可見青山如黛。望南可見華人聚居的河南(Sud du Rive)區;有人指出天際處就是美國紐約州的巴弗羅(Buffulo)市,但山水濛濛,無從辨認。真是登高望遠,江山如在指掌間。
自費遊覽蒙市,切勿錯過乘地鐵(Meùtro)的機會:數枚硬幣,一張地圖,即使語言不通也可走遍全市,其樂無窮。蒙市地鐵共有四線,標以不同顏色,一目了然。只花2.5加元,即可一次過關並加上一程免費巴士。我搭過不少國家的地鐵,各有特色,但以宏偉壯觀,應首推蒙市。
364萬人口的蒙市出奇地寧靜,第一次跨入蒙市地鐵,我才發現原來蒙特利爾有那麼多的人:用”摸肩接踵”來形容也不為過。蒙市地鐵主車站可容納數萬人,周邊設施應有盡有,恍如地下宮殿。人們來此不僅是乘車,而且是來購物、休閒的。許多民間盛會,如愛爾蘭裔的St. Patrick節就是在這裡舉行。
蒙特利爾是綠色之城,有公園800多處,城市生活素質2006年度又一次榮居世界榜首。
蒙特利爾是信仰之城,各色各樣的教堂遍佈全市,居北美之冠。周末,每個教堂都擠滿虔誠的信徒。加拿大是個多民族、多文化的社會,對每個宗教都兼收並蓄,有華人、越人的廟宇,有回教的清真寺,也有猶太教堂,基督堂,但當推羅馬天主教首執牛耳,這從許多街道的名字都冠以”聖”字得以反影。最著名的教堂是聖‧若瑟夫(Sait Joseph)教堂,不僅造勢雄偉,且因其創始人若瑟夫以仁術濟世得以封聖。
蒙特利爾是浪漫之都,東西文化交匯,既古老又時尚。她有350多年歷史,在老城區,有石舖的街道,哥特式的建築,路邊畫廊,點滴咖啡,處處顯示濃郁的法國情調。一年30多個民間盛會,使她更顯得異彩繽紛。即使標新立異或離經叛道者,都得以擁有自己的天空而不被他人打擾。她同時引領世界的新潮,一年一度的同性戀節盛況空前,人們都投以同情的目光,體現蒙特利爾人的開放和寬容。
蒙市擁有規模世界第一的植物園、1976年奧林匹克體育場、博物館、世界花園、燈籠會……值得一去的地方實在太多,無法一一枚舉。
【三】華埠漫步
加拿大人不僅住屋寬敞,而且建築亮麗、風格迴異,堪稱一景,但不能開商店,要買東西或吃粉麵之類非花個把鐘到商業區(俗稱”上街”或downtown)不可。而” downtown”的餐館要到上午十一點才開門,要吃真正的早餐只有到Mc Donals 24 小時經營的連鎖店吃漢堡包或居家自備,別無選擇。看來我們在越南過得優悠閒哉,隨街有得食,比他們更愜意。
緊靠downtown就是鼎鼎大名的蒙市唐人街:東三街西三路,起點和終點都設有中式牌坊,界限分明。步入唐人街,首先影入我們眼簾的是傳統中式建築,特有的喧嘩和大紅大綠。唐人街餐館林立,粵、潮、京、川、湘菜色一應俱全,但只有粵式點心可圈可點,其餘平平無奇。各式南北貨、中成藥、傳統工藝品應有盡有。
作為華埠支柱,還有其文化內涵。遊客所追求的,不僅是飲食和購物,更希望了解中華文化。蒙市華埠有各幫會館、華校、中華醫院、華人廟宇、教堂,還有華人輔助中心,對新移民提供免費法律支援及法語訓練。兩份華文報紙”滿華報”和”世界日報”都辦得有聲有色。
華埠是世界上每個大都市遊客必到的觀光景點,蒙特利爾人亦以自己有一個頗像樣的華埠而自豪;但充其量蒙市華埠在全加只能廁身老四,排在多倫多、溫哥華、卡爾加利之後,至於世界級,那更是”未入流”。
每當到胡志明市的遊客詢及名噪一時的堤岸唐人街,量人比己,撫今憶昔,我不禁黯然!
有趣的是我發現蒙市華埠有過半商肆能說提岸口音越語,也有一些越南人附驥華埠開餐館,能操一口流利的廣東話,使華埠添色不少。
我曾看到越南報章報導,蒙特利爾華人不足4萬,而越僑有4.2萬,人多勢眾,要策劃成立”越南街”看來是舉手投足間。我向當地一位越僑問及此事時,他遙指聖‧丹尼斯(St. Denis)街說,這就是越南人聚居的”越南街”。我張目四望,只見一家”和記”牛肉粉,一家”黃鶯”麵包店,一家似越非越的”泰山”燒蠟店,此外別無長物。在我看來,還缺少一種凝聚力,任重而道遠,”越南街”的建成,還
有待一兩代海外越人的努力。
【四】冰國情濃
每年十一月,加拿大開始了漫長的冬季,滴水成冰,早上九點還伸手不見五指。我們來自熱帶的旅客對童話般的冬天故事聽得津津有味,但加拿大人卻聽而生畏,有如碰見洪水猛獸。在這冰雪的國度,卻洋溢著濃郁的人情味,使人倍覺溫暖。不同於美國人的高傲、英國人的冷漠,加拿大人熱情友善,蒙市人更是如此。我曾在溫哥華機場徘徊,不知走那條通道才能搭上往愛明頓的班機,立即有不相識的人只主動詳加指點。高速公路每隔一定地段及各旅遊景點,都設有免費諮詢站,以各種語言向遊客提供服務,像我這種人地兩疏、英法語水準平平的”背包旅遊”客也可安心走遍全加。
我在蒙市見到了闊別近半個世紀的少時同窗唐尚勋君、李枝磊君伉儷,真是”少壯能幾時,鬢髮各已蒼”。大家秉燭夜譚,有說不完的往事。憑他們嚮導,我暢遊蒙市才得以遂願。李君還在他居住的聖‧熱輪(St. Jeùrome)村招待了我們一行,使我有機會涉獵加拿大的農村,對此,我將作另文介紹。
加拿大為聯邦制,全國分成十個省和三個直轄區,只有魁北克省講法語,其餘都講英語。而魁北克人講的是自己腔調的法語,並滲雜不少英語詞彙,俗稱” 魁北瓜”(Quùebecois) ,而不奉法蘭西的正溯。
北美的中秋月是那麼圓,有如掛在枝頭的大燈籠、似乎伸手就可以摘到,令人留戀不已。以前有一位留美學人曾說:”美國的月亮要比中國的圓”,被看作崇洋媚外。現在我親臨其境,才知道此言不虛。那倒不是”風境那邊獨好”, 而是高緯度地帶,空氣特別清晰時的特有現象,。
我以一句蹩腳的法語告別友善的魁北克人:”J’aime ville, treø biverse!”(我愛多彩之城)。別了,美麗好客的蒙特利爾!我又被上行裝,風塵樸樸地繼續北美萬里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