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8年末,我有机会观看先安华侨青年的“花甘蔗”游戏,记忆犹新。随着先安华侨移居国外,他们也许难有条件开展这种古老的游戏了。为此,我写了《先安人的“花甘蔗”游戏》一文,希望能勾起他们对“花甘蔗”的回忆。
这种古老的民间游戏,至今仍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某些地区流传,有的甘蔗产地还有组织群众性的比赛活动。
现将《先安人的“花甘蔗”游戏》附上,不当之处,请予斧正。谢谢!
陈金云
先安人的 游戏
陈金云
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先安镇的华侨青年经常玩“花甘蔗”。用刀划(劈)甘蔗是中国民间一种古老的游戏,在四川、湖北一带称为“划甘蔗”,广德、内江、绍兴、温州、东山、泉州、台湾等地称为“劈甘蔗”,台湾省屏东县万丹乡则称“剖甘蔗”。成都、宜昌等地民众习惯将刀劈称为“划”(削、砍、劈之意),发音与普通话的“花”字相同。因此,“划甘蔗”就被讹传为“花甘蔗”了。
这种游戏,二人以上即可开展。游戏创编于何时何地、如何立规明矩与发展,在何时、经何种途径传入越南先安镇等问题,有待专家去考证吧。
1968年金秋时节,我有机会到先安镇探亲。一个星期六晚上,隔壁的阿生兴致勃勃地约我去看“花甘蔗”。教堂街一家卖甘蔗和小吃的店铺早已打烊,挂一盏大马灯,屋中间有一张旧木方桌与一张长板凳。十来个年轻人和五六个小男孩在围观。玩游戏的小李与朋友向店主赊了一梱甘蔗斜靠在墙上。他们以“石头剪刀布”这种中国古人发明的猜拳游戏确定出场次序。此时,他们正在比拼得热火朝天,看客喝彩连连,地上满是甘蔗皮和嚼过的甘蔗渣。
他们刚划完一根甘蔗,正轮到小李上场。阿生带着赞赏的口吻说,小李是划甘蔗高手。他初中毕业后就辍学,独自到外乡以修锁为业,每周末下午回家,第二天下午又去当锁匠。
只见他拿了一根甘蔗,用店家砍修甘蔗的刀将甘蔗顶端削平。为体现公平,大家共用一把刀。甘蔗立起来比人高,他要站在櫈子上,左手扶着甘蔗,右手将刀背全神贯注地按住甘蔗顶端,控制甘蔗站稳后,随即放开左手,游戏就正式开始。此时如果再用手扶甘蔗即为犯规,自动失去本轮竞赛资格,由另一个人上场。
据高手的经验,划甘蔗要注意几点:一是要控制好甘蔗的平衡,要心灵手巧、平心静气;二是下刀的角度要垂直,尽量对准甘蔗的中心;三是若举刀太高,会延长下刀时间,下刀不准。四是下刀之后要顺势压刀,不能让刀卡着。虽说是“劈甘蔗”,若像劈柴那样挥刀,或许你只能削掉一点蔗皮,或许刀刃扑空。
甘蔗细长,摇摇晃晃,小李用刀背压住甘蔗顶端,耐心调整垂直度。当他觉得甘蔗立稳后,突然抬刀,立即翻转刀背准备劈下去。
在成都、宜昌、东山、广德、绍兴等地,划甘蔗时刀刃是向下的,用刀尖按住甘蔗顶端,待它站稳后,抬刀在空中迅速划一两圈,尔后再劈下去。先安华侨青年的玩法略有不同,他们用刀背控制甘蔗的平衡,以翻转刀刃代替挥刀划圈,在划甘蔗的三种刀法中,都属于“花刀”。其他两种刀法是“跳刀”与“立刀”。
小李果然名不虚传,他用刀背稳住“站立”的甘蔗后,屏息凝神片刻,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翻转蔗刀,手起刀落,用力压刀,势如破竹,“嚓……”的一声,他也顺势跳下凳子,削得一段两尺多长的蔗皮,赢得满堂喝彩。他眉开眼笑地捡起削下的蔗皮,放到桌面的一边,切下与甘蔗皮等长的那一段甘蔗,放在桌上让大家分享,见者有份。
接着由另一人上场,周而复始。划完一根甘蔗算一局,各人将自己削掉的蔗皮拼接起来,长者为胜。接着,再划另一根,直至把整梱甘蔗划完为止。最后,以胜局多者为赢家,按游戏规则,甘蔗款由输家埋单。
其间,有时两人轮番上阵,三两刀便劈完一根甘蔗,有时劈了一轮又一轮,三番五次登场才劈完。谁人要是在甘蔗的重心、时机、刀锋与力气都处于最佳状态,极有可能会创造一刀从头劈到根的奇迹。
游戏结束后,胜者神采飞扬,败者再合余烬。他们场上是对手,场下是朋友,输赢无所谓,图的是心情愉快,增进友情;看客们不花钱,大饱眼福又大饱口福;店家无须费力吆喝,轻而易举就卖出整梱甘蔗。一场游戏下来,各得其所,皆大欢喜。散场后,大家带走了欢声笑语,却留下满地厚厚的蔗渣和蔗皮。
划甘蔗既是一种游戏,也是玩刀法,有一定的危险性。据说,在先安镇,小朋友在这项游戏中只能当观众,也少有姑娘参与这种既有几分刺激,又有几分危险的划甘蔗游戏。
(2017- 09)
www.weiaic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