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客 参加在青岛举行的东南亚诗人笔会,越南和文莱团提前一天到达。有一天的空闲,筹办会务的青岛大学组委会安排我们参观“中国葡萄之乡”——大泽山的葡萄节。 通往大泽山之路 从青岛市沿309号国道逶迤北行,道路两旁树行枝干笔直、叶子掌状分裂、颜色从黄到深红不等,一片入秋萧瑟景象。我以为是枫树,经导游小梁解说,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法国梧桐。法国梧桐学名Platanus orientalis L,属悬铃木科,为国际公认的四大首选一级行道树种,亦是著名的树荫和园景树种。李清照词:“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”;注定梧桐与秋、雨、愁不可分离。 山东省有九千三百万人口,仅次于河南省,居第二位;如按平均国民所得,居第二位,仅次于广东省。山东是中国第一农业大省:粮食居首位;水果占全国产量的40%;蔬菜则和乌克兰、美国德州一起成为“世界三大菜园”。 山东古属齐、鲁,我们一行离开青岛约20分钟,看到路标标示往右拐就是即墨市。虽不能亲临凭吊,但我仍然浮想联翩:2400余年前,田单就在这里用火牛阵大破燕军,收复齐国七十二城,故城遗址犹在(上左图,资料图片)。广袤的中华大地,处处留胜迹,供后人感叹唏嘘。 再走一个小时就到了平度市。平度是山东最大的县级市,人口130万,归青岛(副省级市)管辖,被誉为青岛这座美丽海滨城市的“后花园”。平度是石料产地和销售中心,盛产花岗岩、大理石、麻石,近郊家家户户堆满石料。 平度每家都贴对子,就像过大年。虽然对得不工整,但使平度的氛围春意盎然。最值得画上浓重一笔的是一位女“告状专业户”送给市长一副不讲平仄对仗的石板对联(下右图): 从平度再往北走20分钟,到了三面群山围绕的村庄,闻到了葡萄的清新,路两旁摆满了鲜葡萄、葡萄汁、葡萄酒、还有南瓜和葫芦。不用导游介绍,我们都知道到了葡萄之乡——大泽山镇。平度文联主席姜言博先生,笔名姜不辣,热情陪同我们参加大泽山一年一度的葡萄节。 葡萄架下叙友情 俗语说,“宣化(河北省)葡萄甜又香”,说明中国很多地方产葡萄,以前我只知道新疆吐鲁番葡萄最 出名。大泽山气候温和,日照长而少雨,土质也非常适 合葡萄生长,因而有两千公顷葡萄园,年产量五万吨。在一九九五年三月举办的全国农业博览会,大泽山以独特的优质葡萄,被国家农业部授于全国首家“中国葡萄之乡”称号。全国著名诗人、时任文化部长的贺敬之欣然挥毫,书赠了“宝石异域、葡萄仙乡”墨宝。大泽山也饮誉国际,多次获得金质奖,被授予“中国的波尔多”称号。 大泽山镇政府治所高悬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题词:“西有吐鲁番,东有大泽山”,显得气势非凡。通往庄园的柏油路披上节日的盛装,每家葡萄园都亮起自己响当当的名字,如“梦幻山庄”、“甜蜜天堂” ……我仿佛进入琼瑶小说的世界。 在葡萄架下尽情地享用葡萄,对我还是第一次。大泽山葡萄品种繁多,什么 玫瑰香、龙眼、红提、维多利亚……令人眼花缭乱。大泽山葡萄一般含糖15-18%,最出名的黄金指多达33%,是酿酒佳品。大泽山葡萄的特点是用刀切块而浆液不外溢,入口则甜汁四溢。我们还品尝了主人自酿的葡萄酒,充满田野风味。 葡萄园也按照要求供应农家餐,包括煮花生、地瓜、芋头,红烧肉、煎鱼,让饱尝膏粱的游客换换口味。我们因有姜主席的预约而无法享用,但热情的主人请我们欣赏别具地方特色的“黑水饺”,饺皮通黒,据说是用一种野菜混面制成。满座都觉得新奇,但对我来说,那跟越北家乡传统做法的“野菊糯米饭”( bánh khúc)差不多。 葡萄过甜,吃不了几颗也就腻了。我们继续参观葡萄园,葡萄架只高1.5米,一串串珍珠般的葡萄穗下垂;不知什么原因,葡萄园都间种南瓜和葫芦瓢。 据姜主席的介绍,大泽山下的高家村,就是电影《地雷阵》高家庄原形。这令我想起上世纪六十年代,中国正闹起文革,电影业被全面否定,在越南北方放映的中国影片只剩下《地雷阵》和《地道战》两部,热爱中国电影的越南观众别无选择,因而留给我的印象也就特别深刻。 魏碑风采 参加了葡萄节后,我们一行在姜主席的带领下,参观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柱山魏碑。 天柱山属大泽山脉,离平度市西北25多公里,历来被认为是人间仙境。秦始皇、汉武帝两位著名君王先后多次到此求神拜仙,留有“始皇游而忘返,武帝过以乐留”的千古佳话。北魏(公元386——534)时期的郑道昭曾官至中书侍郎(相当于丞相)、国子监酒 ,晚年失宠,出任光州(今莱州)刺史。来到这仙域神乡,公元511年,郑道昭于天柱山半山腰上,选择了一块天然碑状巨石,稍加琢磨,撰刻了“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”,通称“郑文公碑”。 该碑刻在天柱山的半山腰的一块天然巨石上,高3.3米,宽1.50米,碑文20行,每行40至50字不等,共计883字,碑文历1400余年至今仍清晰可辨。碑文字体古朴,有汉魏之风,笔力如刀削斧砍,突出体现了我国书法由隶书到楷书的转变,故此碑受到古今书法家所推重,被誉为“魏书之冠”。1984年,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教授在89岁高龄时专程登上此山,并题写了“瑰玮博达,绝壁生辉”八个大字。一个多世纪以来,日、韩书法界对此也非常尊崇,均以能亲睹、临摹此碑为荣。 我们来时因为假日(?)不开放,只能在山门收费处的一面墙壁上看到了关于天柱山游览示意图,山门不过是两根简陋的石柱,旁边是一座庙宇似的四合院作为展示间。我们大致了解了天柱山摩崖石刻相关介绍和拓片,然后在山脚下远眺魏碑真迹。我觉得“如入宝山空手回”,写下一绝: 远播重洋数魏碑,秃山深处有蓬莱。 暂观拓本寻鸿爪,怀念先儒去不回。 我眼前是一座只有280米高的山峦,一点儿也不雄壮,并且几乎寸草不生,也没有溪水、瀑布,更谈不上森林。可是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”,是千年风雨屹立的魏碑,打造了天柱山的威名。 鲁菜浅谈 中国无论四大菜系(鲁、川、淮阳、粤菜)或八大菜系,鲁菜都高居榜首。鲁菜以其风味独特、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。鲁菜可再细分为济南菜、胶东菜和孔府菜。胡志明市第五郡安阳王街有一家“孔府菜馆”,我曾去过,它的孔府酒和卤肘子、酱牛肉、红烧肥肠等小吃都非常不 错。 我们经过是多个小时飞行和在上海转机,办完青大宾馆的入住手续,时近响午,大家都饥肠辘辘,就近在宾馆餐厅进餐。餐厅价格并不贵,菜色也颇多;但苦于没有米饭供应,对山东馒头,我们南方人都吃不惯。经我们一再要求,菔务生端来了小米饭,大家也就勉强将就。中国人常说,他们是靠“小米加步枪”打赢蒋介石的,应该是指这种难吃的小米饭。 南人吃米,北人吃面,那是顺理成章。北方人的面食以山东馒头名气最大。“水浒”中武大卖的“炊饼”,经专家考证,就是山东馒头。在青大校门,我也见到手推车卖夹馅山东馒头,两块钱一条,堪称物美价廉。 参观了天柱山后,已是下午两点,姜主席邀我们回平度共进午餐。这是一席典型的山东菜:尾巴翘起的糖醋鲤鱼(右图)、九转回肠、清蒸草鱼……共20多道,。其中有一道蔬菜十分爽口,连主人也叫不出名字,经反复查问,才知道是平度特产的一种山笋。 我们依依地告别了好客的平度,告别了豪爽的姜言博先生。他身材魁梧,是典型的山东汉子。我戏赠他一首七绝“咏山东大汉”: 山东大汉擅文章,豪爽待宾不辣姜。 平度葡萄香远播,开怀一醉迎初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