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客
在中國的文化園圃中,有一朵奇葩,雖不能登大雅之堂,但千百年來在民間口耳相傳,倍受人們的喜愛——打油詩。打油詩是一種不按平仄對仗,雖然用韻隨便,但一定要押韻,富於趣味性的俚俗詩體。大家一致公認,打油詩的開山鼻祖是唐朝中葉落魄書生張打油,他的成名作是《詠雪》:
江上一籠統,井上黑窟窿。
黃狗身上白,白狗身上腫。
此詩雖然全是村言俚語,但細讀才能體會:名為詠雪,但全篇沒有一個“雪”字,仍能把雪景寫得幽默傳神。不是一代宗師,哪能有如此筆力?打油詩起源還有另一說法。
中唐時代,有一年冬天,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,見大殿牆壁上寫了這樣一首歪詩:“六出九天雪飄飄,恰似玉女下瓊瑤。有朝一日天晴了,使掃帚的使掃帚,使鍬的使鍬。”大官讀罷,頓時大怒,下令緝拿作詩人。左右將其平日喜作這類詩的張打油抓了來。為了證實該詩是否張打油所作,大官未急於治罪,而是令張再作詩一首。那時安祿山兵困南陽郡,張於是便以此為題,脫口吟道:“百萬賊兵困南陽,也無援救也無糧。有朝一日城破了,哭爹的哭爹,喊娘的喊娘。”兩首詩如出一轍,大家聽了,哄堂大笑起來,連這位大官也被惹笑了,終於破例饒了張打油。張打油從此遠近聞名。
“柴米油鹽醬醋茶”古人稱作“開門七件事”。此語出自宋朝吳自牧《夢粱錄》:“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,柴米油鹽醬醋茶”。 唐伯虎在一首《除夕口占》詩中雲:“柴米油鹽醬醋茶,般般都在別人家。歲暮清閒無一事,竹堂寺裏看梅花。”七件事,樣樣無,可謂窮困至極。
有一婦人不滿丈夫納妾,又怨又恨,牢騷滿腹,作詩一首呈上:“恭喜
宋代大文學家蘇軾被貶惠州時曾寫首打油詩:“無事此靜坐,一日似兩日;若活七十年,便是百四十”。看來詩人精通養生之道,且寓意諧謔。
清代有個新嫁娘,眾賓客酒足飯飽之後,開始大鬧新房,歡聲笑語,熱浪陣陣,直至深夜,還逼新娘吟詩一首,表達新婚之夜的感受。這真是強人所難,新娘無奈,終於口占一首:“謝天謝地
1927年,北伐成功,各路軍閥雲集南京謁中山陵,大家都一本正經,但實際上各懷鬼胎。於是魯迅先生寫了四句《南京民謠》打油詩:“大家去謁陵,強盜裝正經;靜默十分鐘,各自想拳經”。
七十年代,“文革”動亂中,以錚錚鐵骨聞名的許世友將軍寫了《莫倡狂》打油詩:“娘們秀才莫倡狂,三落三起理應當。誰敢殺我諸葛亮,老子還他三百槍”。
1974年,文化名人夏衍被陷下獄,他模仿清代《剃頭》詩寫了《整人》詩:“聞道人須整,而今盡整人。有人皆可整,不整不成人。整自由他整,人還是我人。試看整人者,人亦整其人”。 反映了作者處逆境而達觀,同時說明這些蓄意“整人者”絕沒有好下場。
有一首詠石塔的打油詩:“遠看石塔黑乎乎,上面細來下面粗;有朝一日翻過來,下面細來上面粗”。初看文句粗俗,其實粗中見巧,蘊藏哲理:一旦主客體易位,那就另是一番氣象了。倘若此詩的作者倘是李自成或黃巢,就不僅不覺可笑,反倒深感暗藏機鋒、奧妙無窮。
越文詩雖然也有相近體裁“竹筆詩”,指那些盲目追求押韻而鬧笑話的詩,但跟打油詩相去甚遠。
英語打油詩叫做“doggerel”,有固定格式:五行,採用AABBA的韻腳,叫“抱韻”。茲引述一首,以博讀者一笑:
Me no worry, me no care
Me go marry a millionaire
If he die’
Me no cry
Me go marry another guy
中譯:
我不愁來我不顧
只管嫁個超級富
他要死去
我不哭泣
我再嫁個有錢夫
我也是張打油的忠實信徒,不過得不到祖師爺的真傳,只寫寫自娛,上不了臺面,舉一首向讀者請教:
夜宿威海三星級綠島環保賓館有感
客眠綠島實堪誇,環保安全做到家:
滿桌盛筵一色草,一盤蛋湯滿蔥花;
吞雲儘管自臧我,吐霧不能謀殺他*。
若索牙膏肥皂物,天梯月殿問嫦娥。
*賓館接待處懸掛別出心裁的禁煙警示:“你可以自殺,但不能殺死他人“。
每年11/11,中國定為“光棍節”,尤其是
人已三十開外,至今獨賞天籟.好想有個太太,
為我洗衣做菜.現實卻很無奈,讓我繼續等待.
也因寂寞難耐,談過兩次戀愛.誰知屢戰屢敗,
輕輕鬆松被踹,其實我也奇怪,為啥總遭淘汰.
歷盡打擊傷害,總算知道大概.嫌我不講穿戴,
嫌我長的不帥.熊貓長的不帥,卻受世人關愛.
醜是自然災害,矮是因為缺鈣.做人只求正派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