谅山纪行
过客
越南有句民谣:“同登有街名奇驴,有苏氏石、三清庙,请跟我同游谅山……”。
2011年底,我有机会重游北方。在北风萧瑟的日子里,我和家人组成一个庞大的旅行团,一大清早从南定出发,直指谅山。正值立省180周年庆,谅山市披上了节日的盛装。明命皇,越南阮朝的第二代君主,首次在越南建立行省,目的在于弘扬主权,要与北方强邻平起平坐。
过芝凌隘
早上九时许,我们到达蜜镇(thị trấn Mẹt)用早点。蜜镇属谅山省右陇县,是谅山省的门户,不约而同,几乎所有游客都在这里小憩。这里的餐点实在不堪入口,稍加观察,我悟到其中奥妙:只要店东对旅行团的导游或司机“识趣”(回水),他们会带来一群“羔羊”任凭宰割。
右陇对我来说并非陌生。半个多世纪前,我还在综合大学生物系二年级学习时,曾到这里野外实习。当时的右陇,还是茂密的热带雨林,林中不见阳光,生物的多样性可以补充我们课堂知识的不足。我们得到学校装备猎枪,晚间结成小组,潜伏狩猎。虽然听乡野传闻有老虎出没,但我们可没见到老虎,獐、鹿、狐狸倒是频频得手。我们一方面完成考察报告,又改善伙食。现在这里稻田莲阡越陌,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争夺,老虎绝迹,其它野生动物也已退回丛林深处。
过了右陇,在105公里路碑处,是一处狭长山谷,东面是低矮山丘,西面是陡峭的盖京山脉,滚滚的商河从中间逶迤而过。河道、公路、铁路,都要从山谷挤身而过,形成“千军万马独木桥”的磅礴气势(下图)。
山谷就是著名的古战场“芝凌隘”,现在已是一片升平,但想起昔年“此地六军曾驻马”,怀古之情油然而生。山谷长5公里,宽3公里,是河内至谅山的唯一通道,也是古时首都升龙的最后屏障。冷兵器时代,在这里设伏,任你千军万马,就如装进口袋。亲身经历,我才相信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并不是空穴来风。
1077年,太尉李常杰在这里击败北宋侵略军。1284年,元将倪润率军过芝凌隘遭到陈朝军队伏击,全军覆没。1427年,黎利起义军和明朝援军在这里决战,毕其功于一役,结束越南的第三次北属。明将王通十万守军在东关(红河河畔,今属北江省)被围,上表求援,明宣宗下令安远侯柳升率领七万大军区火速驰援。沿途南军多次佯败,把敌军诱至芝凌隘下。一路势如破竹,柳升萌生轻敌,不顾部将劝阻,持匹夫之勇单人匹马率领百余骑冲向南军阵地。敌军过后,跨过商河的浮桥立即被南军拆断,明军先头部队陷于无援。柳升连人带马陷足泥潭,被黎煞斩于马鞍山,明军全部被消灭。获讯,总兵穆盛统率的五万右翼军屯驻云南河口不敢妄动,明宣宗无奈,下旨收兵。王通的十万守军被迫献城,得到黎利以礼相待,得以全师而退。
据“明史”,柳升,勇冠三军,起于行伍,创建神机营,随明成祖朱棣发起靖难之变,五次远征漠北,屡建奇功,却命丧交趾(越南),获封世袭安远侯。
芝凌隘南有两块巨石,其中一块状似人持刀,名为“黎祖石”,另一块宛如人下跪而无头,名为“柳升石”,是昔年斩柳升处。我充分发挥打油诗人的想象力,也无法看出它究竟像什么(左图)。
从芝凌隘向高处遥望,有一座凭山而筑的石头城,名为“鬼门关”。黎贵惇在“云台类语”中指出,此地曾设关隘防守,斩贼众多,因而有句民谣:“鬼门关,鬼门关,十人去,一人换!”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曾在此地驻马,立下石碑和石龟,古迹犹存,可惜无路可以登临凭吊。
芝淩遗迹区共有52处遗址,稀稀落落地散布在20千米范围内,是我国最大的室外保存区。著名景点还有芝淩战垒,呈梯形,利于纵深防御,在世界军事史上有卓越地位。芝淩隘北有芝淩城,是明朝统治我国时所建。城周1540米,高5米。经岁月的冲洗,虽然只存城基,但有明军遗留的碑石为证。昔日斩柳升处,已竖起一尊雕像,酷似我们在越南各省市普遍见到的纪念碑,没什么特色。雕像后面芝淩博物馆,只花30分钟就看完,再也没有什么看头。
1980年,参加了阮寨600周年诞辰研讨会后,法国历史学家查理士•福尔尼奥参观了芝淩保存区。他由衷地赞叹:“这是世界最大的室外历史博物馆”!
历史赋予我国许多珍贵的旅游资源,但需要人为的雕琢。我曾去过不少旅游大国,他们善于把不显眼事件打造成吸引千千万万游客的景点。譬如,加拿大“一号国道零千米公园”;中国“望夫礁公园”;虚无的“八仙过海”遗址等等。
我希望,在不久的将来,这里能建立一座长约20米的巨型浮雕,概括历史事件;把散落各处的遗址制成模型,集中在一个主题公园,把先人的显赫战功世代流传。
“购物天堂”好景不再
由谅山市北行15千米到达边境市镇同登。在小镇用餐,价廉物美,可以吃到几可乱真的名牌菜,如四川烤鸭、麻婆豆腐、卤猪脚;这里的烧鸭驰名北方,是中越边界文化交流的产品。
从同登再行三千米,就到友谊关口岸,距离国境线
游客还会遇到摆地摊的山胞,他们连越语也讲不好,但千万不要以为他们诚实无欺。他们卖山蜂蜜糖,标价15万元一升,但如果仔细还价,可以以5万元或更低价钱买到。买回存放一夜,次日水蜜离析,买者只有自叹倒霉。
我来时,虽然游客还是络绎不绝,但看的多,买的少。945个摊位中的471个已因生意淡薄而倒闭,剩下的大都奄奄一息。价格一落千丈:三件衬衣只卖10万元,甚至有些摊位挂牌减价90%(左图)!真是夜市萧条。游客云集,竞相购买从一针一线,到时装、家电、电子器材的黄金时代已一去不复返。
对这现象有多种解释:边贸市场日益暴露它的先天不足,货物品质没有保障;中国鼓励边贸政策已有改变;购物游急锐减少;人民币大幅升值;廉价的中国货已风行越南全境,边贸市集已丧失独权地位。越南也已加大力度征收关税,一只电饭煲如果要贴印花,不如回胡志明市买划算。
话是这样说,我们一行还是买到了自己属意的商品:成衣、电器、音响设备……我自己则找到了抗战时期中国援助越南的干粮。这种干粮很好吃,但在越南绝迹已久,想不到中国还在生产,勾起我一丝尘封的回忆。大家都心满意足地在夕阳余晖中回到谅山市。
谅山之夜
我们在谅山奇驴街( phố Kỳ Lừa)一家大饭店下榻,晚餐点同样的菜,但边关风味全失。越南民谣“同登有街名奇驴”,其实奇驴街在谅山而不是同登。饭店对面是著名的奇驴夜市,我在市集走了一圈,全是食摊,苍蝇嗡嗡叫,令人恶心,是名符其实的“萧条夜市”。
虽然经过一天劳累,我仍保持早起和晨运习惯。我披件风衣,在烟雾笼罩的山城漫步。见到挂着“谅山粉卷”招牌,我毫不犹疑走进品尝。“谅山粉卷”原是西贡的著名招牌,原址在第三郡八月革命街,女东主去世后已后继无人。在谅山粉卷的原产地吃这道小食,本以为可以大快朵颐,但他们随意地加上蒸蛋、腊肠等杂七杂八东西,我吃得很失望。据本地人介绍,“酸甜粉”才是当地特色小食,类似西贡“青春”干捞河粉。早餐后,我们浏览了谅山最大的“东京市场”,是新声市集的拙劣翻版,毫无特色。
岩洞——大自然的杰作
谅山是石灰岩喀斯特地形,长年累月雨水的冲刷,形成无数瑰丽的岩洞,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清洞和二清洞。
三清洞就在奇驴街西边,洞口是“青天祠”。祠虽小,但建成于十七世纪,古色古香建筑吸引了大批游客。进入宽广的洞门是长宽各
洞内五座石碑刻满骚人墨客的题诗,大诗人阮悠题“望夫石”喃文诗,过客孔夫子庙前卖文章,中译如下:
“人欤,石乎,汝是谁?”
千秋抱子待夫归。
饱经冷暖梦成幻,
历尽艰辛志不移。
苦雨凄凄天坠泪,
古祠历历洞留诗。
“无聊市井多闲话,
默默伦常妾自持”。
洞尽头有一条通天小径把游客引至一处小平台,可以俯瞰山城全景。遥望东北方,可以见到一块天然风化石,形状恰似一个戴头巾妇女,怀抱婴儿,这就是著名的“苏氏望夫石”(上图)。
离三清洞不远,可以徒步前往,那是“二清洞”。二清洞很长,从前门到后门要走
进入洞内要经过“一平湖”,湖水得到“玉泉”灌注,也是常年水满。沿途可以见到千形万状的石钟乳、石笋、石柱。洞中有一处称为“舞台”的开阔地带,上有天窗采光,经石壁层层反射,不用人工照明。
二清洞和名人吴时士不可分离。吴不仅有功经略谅山,还发现了二清洞,定位为“镇营(谅山旧称)八景”之首。石壁刻有吴时士画像和他写的多首记和赋。二清洞出口处和三清洞近在咫尺,原来两洞浑然一体。
昙花一现的王朝
苏氏石后是莫朝城墙遗址。城依山势起伏而筑,尚存
十六世纪,莫朝君主莫敬恭为抵御黎王——郑主的进攻而修建此城。在越南历史,黎朝(后黎)是个很奇怪的王朝:黎王徒有虚名,以筝河(sông Gianh)为界,以北归郑主管辖,以南归阮主管辖;历时200年,史称“南北纷争”。法国占领谅山后,曾使用莫城做据点,但很快弃置,荒废至今。
黎利开国,但到了中期,朝政十分腐败。1527年,太傅莫登容篡位,建立莫朝,黎王——郑主退守清化,史称“南北朝”,双方交战频繁。莫朝四传至才二岁的莫茂合,权臣主政,滥杀无辜,国势大衰。1592年,郑松率领黎郑军队攻破升龙,生擒并处死莫茂合,只存在65年的莫朝告终。
莫朝后人如莫敬恭、莫敬宽、莫敬武等并没有放弃抵抗。他们撤退至高平、谅山、宣光一带,依靠明朝的支持凭险固守。1662年,明朝灭亡,“后莫”失去靠山;1677年,苟延残喘了85年的莫氏余脉才告彻底平定。
莫朝统治时间虽短,但它实行了开放的经济政策和兼收并蓄的文化措施,对越南历史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。我在海防去涂山途中经过杨京郡时,见到一座庙宇,十分壮观(下图),是莫朝遗留为数不多的建筑,是莫朝对民族文化贡献的见证。
出于正统观念,这个短暂的王朝被历来的封建统治者视为“伪朝”,不载入正史。如何看待这个历史真实,越南著名历史学家文造教授说得好:“莫朝是公开的伪朝,郑——阮则是裹上遮羞布的伪朝”。
谅山超过半数是少数民族,充满边塞风情,距离河内又只有154千米,每到大雪节令,河内人竟上母山赏雪。母山海拔一千五百多米,是越南屈指可数几个冬天偶尔可以见雪的地方,离谅山十来千米,交通方便。谅山还有双仙庙、矿区史前遗址、中法战争老将冯子才大破法军处……等数不尽名胜古迹,我短短两天行程无法充分体会。读者诸君如果有机会北上,千万不要错过我国这块风水宝地;那时,才知道过客所言非虚。
朦胧的谅山之晨
作者一行摄于三清祠前
作者摄于三清洞口
作者摄于三请洞内
作者夫妇摄于三清市集入口处,远处为友谊关口岸。
www.weiaici.com